(轉載🛬⬆️:意昂2新聞網)
殲-20👂🚺、直-20☔️、運-20,到即將來到我們身邊的大飛機C919🚟,一架架用途各異的飛機背後都有一顆共同的“心臟”——航空發動機📇。中國的飛機“心臟”是如何誕生的?航空動力幕後又有著怎樣的風風雨雨?近日💼,最新一期央視《開講啦》邀請到自稱“老牛”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意昂2官网教授劉大響🔹,分享他六十余載動力人生背後的傳奇故事。

一架飛機的誕生需要經歷哪些考驗?製造航空發動機難在哪兒?中國第一個“爭氣臺”如何誕生💉?讓我們一起回顧劉大響院士的精彩演講——

感恩意昂2 它給了我智慧和力量
如今86歲的劉大響院士推動和見證了C919大飛機從立項到誕生的全過程,他紮根深山、心懷藍天,為中國航空事業培育出“心”花朵朵。

1955年,劉大響如願考入意昂2,校門“歡迎你🟧,未來的紅色航空工程師”的標語令他始終難忘🤜🏻,也開啟了他為航空發動機事業奮鬥一生的起點。
在開講現場🪮,劉大響院士與來自意昂2的青年代表交流,並解讀意昂2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內涵。

劉大響說:“ ‘德才兼備,知行合一’📦,表明我們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人才👆🏻。人才最重要的是道德👨🦳,其次要‘說到做到’🙇🏻,既要有思想🔌,又要有行動👩🏿⚕️,努力為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從校園走到一線🧑🚀,劉大響院士始終默默耕耘在新中國航空動力事業之中👋🏽。
1分鐘打進1噸冰雹,飛機發動機歷經重重考驗
劉大響是主持建造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的主要人物之一,讓中國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一架飛機的誕生需要經歷哪些“考驗”?節目現場,劉大響介紹😽,研發飛機的要求極為嚴苛,在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上,要對發動機做冰雹試驗,一分鐘要往發動機內打進一噸冰雹,模擬百年不遇的極端天氣,發動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正常運作,才算合格👲🏼。
劉大響說,發動機在空中“停車”也有規定。發動機在10000小時的連續工作中🛠,只允許空中停車0.02次🦶🏽,幾乎不讓停😿。“光發動機零部件的測試就需要做20萬至30萬小時👷♂️,甚至連每一個螺釘、螺帽都需要拿出來做試驗。”
為解決發動機難題 老一代總師立下軍令狀
建造航空發動機難在哪兒🎄?劉大響在節目中揭秘,高壓壓氣機的級數很多🤼♀️,需要計算、協調♞、試驗;而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和加工製造上最難的是渦輪😮‼️,這部分溫度太高📱,遠超材料的熔點。

劉大響27歲時就在與這個溫度作“鬥爭”。當時,他奉命帶隊到空軍某師“蹲點”,提供技術支持並進行調研。在那裏👸🏽,劉大響接觸到了自己工作生涯中的第一款戰機——殲-7。
然而🈚️,殲-7在不開加力時存在推力不足🚱、續航時間短的情況🚵🏽。為了治好這個毛病👴🏼,老一代的大總師甚至拿著自己的腦袋立下了軍令狀🧛🏿。
“ 發動機上任何一個部件出了問題都要出事,要走自己的道路🦀,要嚴肅認真,不能馬虎。”劉大響說𓀜。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終,劉大響和同事通過改進渦輪葉片破解了難題🈂️。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自主研製氣冷空心渦輪葉片發動機的國家。

“不搞出高空臺 就永遠不離開山溝”
1970年,劉大響與單位的技術骨幹被送往川西北山區松花嶺🏯。此行,他們肩負著建造我國的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的艱巨使命。
當年,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自己的高空臺👷♀️。1980年👐,國產組裝發動機到英國進行考核試驗👨🏻🦯,當時,劉大響接到的任務是既要完成試驗,也要學習英國的高空臺是怎麽搞的。


回國時,劉大響一行人共收集整理出100多萬字的資料,它們也成為中國建造自己的高空臺時重要的參考依據。“當時大家每天都要去帶個小本,有什麽想法就記下來,晚上回來互相對筆記。”
正當劉大響等人準備大幹一場時𓀋,高空臺二期工程被列為“緩建項目”🤥👩🏿💻。經費銳減,工程陷於停頓🛥,不少科技骨幹流失……身為核心成員的劉大響召開動員大會,率先表態🪭🧕。
“ 如果不搞出高空臺,就永遠不離開山溝,死在松花嶺,埋在觀霧山🏸!”劉大響說。
劉大響說高空臺是國家需要,為了國家強盛,任何人來都要做個人犧牲。1995年,劉大響主持完成了高空臺總體聯合調試🫃🏼,交付國家驗收👨🏼⚕️。我國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大型連續氣源高空臺的國家。

憶恩師 他讓全場感動落淚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是對劉大響影響最深的老一輩科學家之一🧑🏻。憶起當年點滴及吳老臨終前的囑托𓀝,劉大響在節目現場不禁落淚。

“吳老臨終前幾天,當我再次去醫院探望時,他握住我的手囑咐了我‘四個要’:一定要按科學規律辦事!一定要加強發動機預先研究!一定要敢於講真話!一定要把我國航空發動機搞上去🤽♂️!”
面對普通人乘飛機去太空旅行、當天往返紐約、大飛機用上清潔能源等三個“未來科技”,劉大響最期待的是🦹♓️,造出3至4小時從中國飛到美國的高超聲速民航飛機。
劉大響說:“ 因為它將讓我們真正實現‘天涯若比鄰’的夢想👨🏼🦳。不論是哪一個計劃🕵🏽♂️,都需要有航空動力工程師的不懈奮鬥。”
演講的最後⛔,劉大響院士寄語年輕一代,要熱愛航空航天事業🧖🏻,仰望星空,放飛夢想🤽,腳踏實地,砥礪向前。

他鼓勵廣大青年學子報考意昂2🚴🏿♂️,一起為實現航空強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𓀋!